超導是一種物理現象,材料的電阻在某個臨界溫度下降至零。Bardeen-Cooper-Schrieffer (BCS) 理論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解釋,它描述了大多數材料中的超導性。它指出,庫珀電子對在足夠低的溫度下在晶格中形成,并且 BCS 超導性源于它們的凝聚。雖然石墨烯本身是一種極好的電導體,但由于電子-聲子相互作用的抑制,它不表現出 BCS 超導性。這也是大多數“好”導體(例如金和銅)是“壞”超導體的原因。
基礎科學研究所(IBS,韓國)復雜系統理論物理中心 (PCS) 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種新的替代機制,可在石墨烯中實現超導性。他們通過提出由石墨烯和二維玻色-愛因斯坦凝聚物 (BEC) 組成的混合系統實現了這一壯舉。這項研究發(fā)表在2D 材料雜志上。
一種混合系統,由石墨烯中的電子氣(頂層)組成,與二維玻色-愛因斯坦凝聚態(tài)分離,
由間接激子(藍色和紅色層)表示。石墨烯中的電子和激子通過庫侖力耦合。
(a) 帶溫度校正(虛線)和不帶溫度校正(實線)的 bogolon 介導過程的超導間隙的溫度依賴性。(b) 超導轉變的臨界溫度與冷凝物密度的函數關系,用于 bogolon 介導的相互作用,有(紅色虛線)和沒有(黑色實線)溫度校正。藍色點劃線顯示了 BKT 轉變溫度作為冷凝物密度的函數。
除了超導性,BEC 是另一種在低溫下產生的現象。它是愛因斯坦在 1924 年首次預測的第五種物質狀態(tài)。 BEC 的形成發(fā)生在低能原子聚集在一起并進入相同的能量狀態(tài)時,是凝聚態(tài)物理中廣泛研究的領域。混合玻色-費米系統本質上代表了一層電子與一層玻色子相互作用,例如間接激子、激子-極化子等。玻色和費米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導致了各種新奇的迷人現象,這引起了雙方的興趣?;镜暮兔嫦驊玫挠^點。
在這項工作中,研究人員報告了石墨烯中一種新的超導機制,這是由于電子和“bogolons”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典型 BCS 系統中的聲子。Bogolons 或 Bogoliubov 準粒子是 BEC 內的激發(fā),它具有粒子的某些特征。在某些參數范圍內,這種機制允許石墨烯內的超導臨界溫度高達 70 開爾文。研究人員還開發(fā)了一種新的微觀 BCS 理論,該理論特別關注基于新型混合石墨烯的系統。他們提出的模型還預測超導特性可以隨溫度增強,從而導致超導間隙的非單調溫度依賴性。
此外,研究表明,石墨烯的狄拉克色散在這種 bogolon 介導的方案中得以保留。這表明這種超導機制涉及具有相對論性色散的電子,這種現象在凝聚態(tài)物理中沒有得到很好的探索。
這項工作揭示了實現高溫超導的另一種方法。同時,通過控制凝聚物的特性,我們可以調整石墨烯的超導性。這表明未來控制超導器件的另一種渠道。Ivan Savenko,PCS IBS 納米結構光-物質相互作用 (LUMIN) 團隊的負責人。